:::

2-1 簡論日本教職員組合之發展經驗

 簡論日本教職員組合之發展經驗

作者:林斌(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日本教職員組合(Japan Teachers Union,JTU,以下簡稱日教組)成立於1947年6月,全盛時期會員人數接近日本教師總數之九成(約86.3%,1958年),至2007年止會員人數仍有日本教師人數近三成(約29萬6千餘人),居所有教師組織之首。 其成立以來,基於對教師專業自主與和平民主的追求,組織運作積極有力,形成對日本文科省的強大監督力量。茲針對其組織目標及政策參與之經驗摘要分述之。 
一、組織目標與結構
日教組的章程第七條明確表示,教職員待遇及勞動條件的維持及改善、學術研究民主化、民主主義教育建設等,係其組織發展之首要目標。同時,日教組在教育政策上極力主張民主化與和平化,強調戰爭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所謂「不送學生再次上戰場」是日教組教師對戰爭的反省及決心;因此,日教组積極爭取戰後教育政策主導權,以免在保守政權統治下重蹈覆轍(日本教職員組合,1997)。
其次,依據日教組章程第二章之規定,其在學校得設立學校分會,學校分會以郡市為單位,再組成支部,各支部又構成都道府縣教職員組合,最後由各都道府縣的教職員組合加入全國層級之「日教組」。日教組之決策機關為大會與中央委員會,前者是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後者為常設機構。一般而言,日教組全國總部的影響力係在於教育政策之形成,而都道府縣教職員組合則在政策實施過程中發揮影響力,易言之,日教組全國總部扮演決策者角色,而都道府縣之地方教職員組合則是推動政策實踐的主力。
 
二、日教組歷年重要活動
在1952年美軍結束佔領後,日本中央政府對教育體制開始進行「反改革」運動,恢復不少過去所擁有的權力,導致日教組堅持民主改革政策,與政府發生長期衝突。以下即為歷年重要之教育抗爭及專業發展活動(日本教職員組合,1997;内田宜人,2004):
(一)反體制抗爭時期(約自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期):此一時期為日教組與政府爭奪教育主導權的階段,特別是自1950年起,吉田茂首相提出「培養健全愛國心」之主張,日本政府並於1953年將教科書審定權劃歸文部省,1954年又在國會通過限制教職員政治行為的法案,這些政策措施被視為强化國家主義教育的行動,因此,日教組開始採取激烈對抗作為,其中較具代表性之活動如下:
1 於1952年成立「日本民主教育政治連盟」(以下簡稱日政連),推出候選人參加各級議會選舉,同年10月舉行的眾議院選舉中,日政連推薦59名候選人,共有38人當選,引起保守勢力的關注。
2反對「任命制教育委員會」之成立:1956年國會通過「地方教育行政組織及營運法」,廢除教育委員會選舉制度。各級教育委員會之委員不再由選舉產生,而由地方自治首長任命,教育委員會也失去編制教育預算的權限。作為教育委員會事務局首長的教育長,也必須經過上一級教育委員會認可,如此一來,各級教育行政機關成為上下隸屬的官僚體系,中央集權體制無異復辟。故日教組以「擁護民主教育」為方針,與社會團體及在野黨合作反對此一立法。
3 反對實施「勤務評定」制度:1957年2月岸信介首相執政後,便企圖通過解釋憲法以達到修憲的目的。為此,岸信介內閣全力推行對教師的「勤務評定」制度,以壓制反對勢力,減少修憲阻力。此一在日本中小學實施的教職員「勤務評定」,被視為破壞民主教育的精神,故日教組採取強烈抗爭,各地方日教組成員以不同方式加以抵制。其中東京都教職員組合在1958年4月23日進行「集體休假」式罷工活動,有98%的教師參加,許多日教組幹部在抗爭過程被捕。 
 
(二)體制內抗爭時期(約自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此一時期由於1950年代中期開始的高速經濟成長,使得國民生活水準大幅提高,中產階級逐漸興起,關心生活議題,傾向支持保守政權以維持現有體制,此種社會氛圍加上政府長期打壓的傷害,使日教組必須調整運作策略,其中較具代表性之活動如下:
 
1爭取女性教師權益、改善工作環境:日教組在1966年首先倡導「婦女生育期休假制度」,亦即女性教職員在懷孕、哺乳期間可享有支薪假,並在1967年5月由所屬議員將《女性教職員生育期休假法案》提交國會審議。此外,日教組在1972年成立「生育期休假對策委員會」,全力推動相關立法遊說活動。最後在透過以社會黨為首的提案審議後,終於在1975年7月在國會參眾兩院通過。
 2反對干預教師專業自主:1982年11月,中曾根康弘內閣成立,提出「戰後政治總決算」的口號,不僅點名批判日教组主張鬥爭的運作方式,更於1984年3月向國會提出《教職員許可法修正案》等加強對教師控制之法案。但在以日教组為首之社會團體强烈反對下,以國定教科書為教學主要内容的相關修正法案並未在國會通過。
(三)合作與對立共存時期(約自1980年代末期迄今):由於東西方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日本在强大經濟發展多年後,支持修改和平憲法及贊成自衛隊走向海外的大國主義社會思潮興起,日教組與政府的關係也因而從對抗逐漸轉向為合作與對立共存。此一時期較具代表性之活動如下:
1爭取社會支持及合法交涉地位:1990年6月,日教組提出「參與、建議、改革」的運作方向,換言之,以積極參與國民教育取代過去單一反對政府教育政策的運作模式。此外,在1992年,日教組為取得法人資格而修改組織章程,删除「爭議行為」相關規定,也因而在1997年被政府認可,取得法人資格與權利。
2反對教育基本法惡修:自民黨於2006年提出「教育基本法」修正案,明訂重視「公共精神」、培養「愛國、愛鄉土的態度」等教育方針,強化國家主義及為修改憲法鋪路之企圖十分明顯,導致日教組聯合各在野黨全力杯葛。
 
(四)專業發展活動:日教組雖然長期扮演「激進改革」及「左派」的角色,但是其並未放棄教育專業的目標。早自1951年起,即以「維護和平」與「貫徹真實的民主教育」為宗旨,在日本日光市舉行了日教組第一屆教育研究全國集會(全國教研),此後每年在不同地點舉辦,至今已逾五十年。此一全國教研集會下設外語教育、社會科教育、數學教育、美術教育、職業教育、人權教育等數十個分科集會。而研究報告是經由分會、支部、縣、全國教研的流程一步一步地分層提出,且提出者大多是透過報告、討論等方式相互學習,對日本教育研究活動之倡導與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重要的貢獻。
 
三、日教組的政治運作
 
由於日教組與自民黨在意識型態立場上長期呈現「左右對立」狀態,在法制上又缺乏集體協商權及爭議權保障(與我國教師組織狀況類似),教師工作條件幾乎全由政府主導,所以,日教組一方面必須採取激烈抗爭手段,以達到組織發展目標,另一方面也積極進行政治動員,推派公職候選人及籌措選舉資金,並與民主黨聯盟。至2009年9月止,日教組推薦當選之現任國會議員人數,衆議院共有二席(含眾議院議長)、参議院則為七席(均屬執政之民主黨籍議員),對民主黨重要教育政策深具影響,由此可見日教組政治聯盟策略之成果。
 
參考文獻
 
内田宜人(2004)。戦後教育労働運動史論。東京:績文堂出版株式会社。
日本教職員組合編(1997)。日教组50年史、労働教育センター。東京:日教組。
林  斌(2009)。臺日教師組織政策參與機制之比較研究:政策網絡的觀點。
當代教育研究,17(4),103-147。
 

:::

會員登入

特約商店


加入好友

團購列表

TNEU熱門影音區

臺南市114年度SUPER教師首獎 大專組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黃義良老師

臺南市114年度SUPER教師首獎 大專組 南臺科技大學 吳建中老師

臺南市114年度SUPER教師首獎 高中職組 曾文農工 方文宗老師

臺南市114年度SUPER教師首獎 高中職組 成大南工 張宇泰老師

臺南市114年度SUPER教師首獎 國中組 瀛海中學 陳韻如老師

臺南市114年度SUPER教師首獎 國小組 玉山國小 徐子蔚老師

臺南市114年度SUPER教師首獎 國小組 安慶國小 曾偉老師

臺南市教育產業工會十周年影片

臺南市113年度SUPER教師首獎 國小組 西門實小 許媖華老師

臺南市113年度SUPER教師首獎 國小組 大橋國小 李麗菁老師

臺南市113年度SUPER教師首獎 高中職組 曾文家商 陳姸如老師

臺南市113年度SUPER教師首獎 高中職組 曾文農工 徐澤佼老師

臺南市112年度SUPER教師獎首獎- SUPER教師 合輯

臺南市112年度SUPER教師獎首獎-國小組-三村國小 王維斌老師

臺南市112年度SUPER教師獎首獎-大專組-南應大 羅淑芳老師

臺南市112年度SUPER教師獎首獎-國中組-永康國中 邱儀甄老師

臺南市112年度SUPER教師獎首獎-國小組-北勢國小 戴煜德老師

臺南市112年度SUPER教師獎首獎-幼兒園組-北區文元國小附幼 羅心玫老師